拼搏

拼搏

大炼钢铁的做法,钢铁元帅升帐,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轻轻放在你的后边散文

  一好友说“姐,你的记忆就像电脑,小时候的事还记得那么清楚。”

  我也诧异,这几年的事,甚至昨天的事想起来都颇为费神,五六十年前的倒记忆犹新。是那些往事先入为主刻得太深,还是怀旧日甚,垂老的前兆?

  有人说,回忆是老人的特点之一,这是好听的,当然还有耳聋眼花、口水鼻涕乱飞等等尴尬的现象。但我不认为回忆有什么不好,尤其是对于儿时的回忆,那些童稚童趣,对于少年时的回忆,那般豪迈、那般抖擞、那般骄傲!若是连那些回忆都没了,这个人也真的不能称之为正常。连一生中最美好的东西都能搞成空白,大概只能说是因车祸而失忆吧。

  每当我开启记忆之门,那些往事纷至沓来,心里是柔柔、甜甜的,有时会在叹息中悄悄湿了眼角,真希望那些日子是一盘电影拷贝,可以拿来回放,让我们重新体验那些风轻云淡,花好月圆的时光,我会珍惜。

  我没上小学便赶上了大跃进,记忆里的大跃进是墙上升空的火箭上跨坐的工人农民;是顺着高粱杆攀爬入云的小伙儿;是顶天立地的玉米穗……我并不理解大跃进的含义,只知道爸爸整天见不到影儿,听说爸爸整整一个星期没在床上睡过觉。

  后来,邻居张姨带我去炼钢基地,看到那些神情振奋的炼钢工人,我也跟着兴奋,因为我可以随意溜进指挥部里,掀开墙根那排木箱,掀开那层油纸,挑自己爱吃的糖果。那时,人们的肚子还是饥饿的,但钢铁元帅升帐,一切后勤唯元帅的马首是瞻,这里从不缺吃喝。

  庆功宴上,许多工人被领导敬酒而激动得喝倒出溜到桌子底下。舞台上,六岁的我初露一小手,记得那次唱得是“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到这里……”孩子的童音是稚嫩甜美的,至今那一曲还像响在耳畔。

  大炼钢铁结束,我上了小学,进入我的五彩童年生活。

  小时候的我喜欢看书,上学的书只有语文、算术两本,很单调无趣,我看的是父亲书架上的大部头和线装书,二年级,我就看完了《林海雪原》、《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好几本线装书,那书的纸张黄黄的,仿佛一不小心便会在指尖碎掉。别问我大字都不识一箩筐,怎会看大部头?告诉你,字认不全,我还不会往下顺吗?反正大意我懂了,而且以后那些年里,每本书我都又看了不止一遍,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理解。看大书的优点是,我比别的孩子多认识许多字,工作后被同事们称作“活字典”。

  我还记得那本《昭君出塞》,封面上一个貂裘风帽怀抱琵琶的女子坐在马上,围绕着她的是漫天飞雪。那本书的内容与之后我看到的版本不同,并不是昭君为了国家的稳定乐意和番,她的旅程是悲戚的,是被迫无奈的,她很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遗体被鲜花围绕百鸟拥护,顺着河流回到大汉……

  还有那本《林海雪原》,我几乎翻烂了,熟记每一个章节,人小心大的我在心中勾勒出少剑波的形象,非常崇拜,我甚至嫉妒小白鸽,为什么少剑波要给她写“百万军中一娇娜,颜似露润月季花,身灵比鸟鸟亦笨,歌声塞琴琴声哑……?”

  童年的日子在无邪无忧中度过,在歌声中拔高了自己。我喜欢唱歌跳舞,也一直在学校的宣传队直到毕业。小学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宣传队进了一批新人,我都嫉妒得不行,想象着她们要在之后的几年称霸舞台,从此学校的舞台上没了我们这些“老人家”。怀念中秋大年给机关拜节拜年分得的那一捧京果棒奶油糖,舍不得我那件浅绿绣花的演出服。哎,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下就把我们拍沙滩上了。

  排练时间是有限的,最快乐的时光是在校的每一个课间,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虽然那时好玩的东西屈指可数,但孩子的世界是丰盈博大的.。一张漂亮的糖果纸都会聚集了一圈脑袋,一张邮票也会让几个男孩子剑拔弩张。

  冬天的课间,顺着教室南墙根,站着一溜儿男女同学,当然,男女生始终是不会混淆的。身子挨着身子,两边往中间使劲地挤啊挤啊,被挤出队列的站到队尾接着再挤,直挤得身上冒汗脚底暖和。

  教室门前的场地上,三三两两的是踢毽子、跳绳、跳猴皮筋和踢八方、斗溜子的同学,我这人曾被人夸说“多才多艺”,其实汗颜,我的确会的不少,但全部是半瓶醋,没一样精通的,就连玩儿我都落在人后。毽子我踢得从没超过十个,跳绳只是蹦跶二十三十,至于猴皮筋,那更是望而却步。

  斗溜子的都是男同学,每人手里捏着个玻璃球,在拇指和食指间弹出,那玻璃球滚啊滚啊,向着几米外地上的小洞洞滚去,先滚入的算赢。淘小子们几乎是趴在地上,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的玻璃球,两只手冻得通红也不觉得冷。

  最热闹的是集体游戏,两个孩子举起双手牵在一起,做成个“城门”,另外的孩子们拉着前一个的后衣摆,队列穿过那道手的城门,嘴里还喊着:“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腰刀……”好笑的是,那时候我们都把“几丈高”喊成“鸡蛋高”,我确定是“鸡蛋高”而不是“鸡蛋糕”,因为我们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世上还有一种叫做“鸡蛋糕”的甜甜香香好吃的东西。游戏规则是城门会突然下落,两双胳膊扣住某个孩子,这样一次次反复,将整队孩子沦为俘虏。

  丢手绢的游戏可能风靡全国,道具只是一方手绢,孩子们排成圈蹲在地上,唱着:“丢啊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负责丢手绢的小朋友拿着手绢在孩子们后面转圈跑,抓住机会将手绢丢在某个孩子身后,然后迅速加快脚步跑一圈来抓住那个孩子。抓住了,接着丢手绢的就是他。有时候,老师也会加入这种游戏,看着她满脸微笑再看着一个个孩子,我老是走神,仿佛那些孩子都是我家的姐妹兄弟,老师则是我们的妈妈。

  我记得很多儿歌,一些已经被岁月湮没,一些记忆犹新。“王三姐,今年就是一十八呀啊,挎着篮子去赶集呀,买了一双鞋袜子呀啊……”这首儿歌我会唱,其他孩子们也会唱,奇怪的是一些大老爷们也会敞着怀,昂起头,摇头晃脑地唱。在我们这地方,王三姐就如云南的刘三姐一样,是美丽、睿智的化身,有着许多的故事和歌谣。

  往事,已经在身后很远,在时光的长河里,许多已经淡忘。但唯有童年是难以忘怀的,无论你走多远,无论如今变化多大,都磨灭不了,将是每个人心中的里程碑。

第一次郑州会议的概况

大炼钢铁的做法,钢铁元帅升帐,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第1张-游戏-拼搏

第一次郑州会议的背景
北戴河会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于9月10日公布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确保钢铁生产任务的完成,中央提出了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的要求。在“以钢为纲”的口号下,一个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不但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冲乱了整个国民经济。由于全民大炼钢铁,这一年的积累从1957年的24.9%猛增到33.9%。煤、电、运输、基建项目投资一年内增加了一倍。国家职工由2451万人增加到4532万人。结果不仅造成了工业内部的比例失调。忽视质量、拚设备等严重问题,而且给农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在大炼钢铁中,各地组织“大兵团作战”,全国参加大炼钢铁的人数一增再增,最高达到过9000万人。在农业秋收大忙季节,农业第一线的强劳力被抽去大炼钢铁,使得这一年的农业丰产却没有能够丰收。
在大炼钢铁的同时,以“一大二公”为指导思想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一哄而起。至9月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有12个省、市、区100%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10个省、区有85%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4个省、区即将基本实现公社化,只有云南省稍晚一点,10月底实现。到10月底,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社,合并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总农户的99%以上。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搞了“穷过渡”,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也发展起来,给农村中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明确提出要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两个界限。
这次会议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广泛地讨论了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针对普遍存在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情况,在会上的讲话和读书谈话中,在肯定人民公社是实行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的同时,反对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他明确指出,必须划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不能混淆。他肯定现阶段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目前人民公社基本上是集体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他说,将来达到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它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也不等于就是实行共产主义。毛泽东指出,有些人总想三五年搞成共产主义,认为可以立即宣布为全民所有制,可以立即进入共产主义,谁不赞成就说谁右倾。这是错误的。两个过渡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两个过渡只能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不可能在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立即完成这个过程。这正如我们以前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农民脱离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一样,也只能逐步完成上述两个过渡。 二、批驳了在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实行商品调拨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指出,现在,在有些人看来,人民公社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他们认为人民公社只有自给自足,才是有名誉的,如果进行商品生产,就是不名誉。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他指出,人民公社应该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有计划地从两方面发展生产,既要大力发展直接满足本公社需要的自给自足性生产,又要尽可能广泛地发展为国家,为其他公社需要的商品性生产。通过商品交换,既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又可以换回等价物资,满足公社生产和社员生活上日益增长的需要。
毛泽东针对陈伯达等人要求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实行商品调拨的错误观点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是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国家,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的问题,而是要大大发展的问题。为了团结几亿农民必须发展商品交换。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之势,一提商品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倾向不要商业了,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商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如果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剥夺农民。 为了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更多地了解马、恩、列、斯对于商品和价值法则等经济理论问题的观点,以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毛泽东在会议期间(11月9日)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了一封《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建议他们读两本书,一本是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他说,“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作者对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点上,自己并不甚清楚。”他强调指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同志,在最近几个月内,就是如此。他们在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临到目前经济实践中某些具体问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了。现在需要读书和辩论,以其对一切同志有益。”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带领与会同志,认真地阅读和讨论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

大练钢铁是什么技术?

1958年 全民大炼钢:几个月呆在炉前不回家是常事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9-28 发表评论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8月底,北戴河会议确定当年钢产量翻一番,完成1070万吨。随后很快形成全民大炼钢的局面。不切实际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积极性。

口述者:朱永贵

71岁,温州人,大炼钢铁时,因为工作积极,曾被委任为炉长。

记得大炼钢铁那年我才20岁,在温州市二轻局所属的供销公司上班,后来被单位专门抽派去炼钢,因为工作积极,我还被委任为炉长,所在的炼铁炉在市区矮凳桥附近。

所谓的炼钢炉,就是用一些耐火砖砌起来,里面糊着焦碳粉和黄泥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设备,炉建好后,加个鼓风机就算大功告成了。因为炼铁炉体积较小,在三立方米以下,所以称为小高炉。

我们不知道如何炼钢,也不知按什么比例投放,就估摸着将焦炭、石灰石、云英石再加矿石放在炉内猛烧,鼓风机使劲在下面鼓着风。矿石经高温熔化后,由于铁的密度大一些,铁水就会往下流,流到下面挖的沙坑里时,铁水遇冷就慢慢变成了一块硬硬的大饼状。因为有别于正规的钢铁厂炼出的条状铁坯,所以当时人们形象地称这些土炼钢炉为“大饼炉”。

由于当时的铁矿含铁量不是很高,用的又是土法,炼出来的铁块质量很差,里面含有大量的杂质。于是不少人认为,再加些生铁可能炼出来的铁块质量就会好些。当时吃大锅饭,很多人家里的锅派不上多大用场,就有人把家里的锅砸了送往炼钢炉。后来,农户和居民家中触目可及的铁块也都被动员起来统统送入了熔炉。那时每个人的积极性很高,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这个宏伟目标刺激着,连家里的铁门栓都取下来了,种田用的锄头也被送来。铁门就更不用说了,像秤砣、秤钩,甚至连灶台上的铁罐都被敲下来,钢铁厂一下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铁器。只要你想得到的铁器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得到。

那时传闻温州木材贮木厂(现温州木材集团公司)附近的泥土含有大量的铁矿,是因为有人无意中在那里看到翻出的泥土里含有红褐色的铁锈,于是人们的神经再一次被拨动起来,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那里取土。大家奔走相告:温州发现铁矿了!温州发现铁矿了!

后来经查实,原来有一艘破轮船曾经在那里沉没,后来甲板长时间埋在泥土里高度腐蚀,就使得泥土里有了大量的铁锈。这样,开发温州的“铁矿梦”很快就破碎了。

炼过钢铁的人都知道,小高炉前是不能离人的,时不时地要填焦碳,因为如果不保持炉内的高温,一旦里面冷却下来铁水凝固住了,那么,整个炉就要报废。如果炉内壁淤积的灰烬太厚,就很容易使熔出的铁水流不下来,也会导致前功尽弃。拆炉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全部拆了再造一个炉,就会使炼铁的进度放慢。我们日夜守候在高炉前,特别是夏天,每天汗流浃背的,身上的衣服根本就没干过。

那时大家都没有回家,困了,在炉前眯一下眼睛打个盹;饿了,就啃点食堂送来的干粮。熊熊的炉火照得每个人的脸都异常地兴奋,所有人的情绪都在“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的口号声中变得异常高涨。几个月呆在炉前不回家是常事。只要炉内能流出红红的铁水,对所有的人来讲,比自家生个大胖儿子还高兴!

这种幸福之情以报喜的方式迅速蔓延开来,如果哪个炼钢炉使用好几个星期都没凝固住报废,或者哪个炉出铁量比较大,这个炉的负责人便马上写好喜报,然后大家敲锣打鼓地到市政府报喜。不管是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还是在城里宽敞的马路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报喜的队伍,队伍里有年迈的老人,后面还跟着雀跃的孩子。敲锣打鼓还不算,有的还一路放起了鞭炮。不管怎样,所有的人都为梦想而亢奋着。

隔三差五,一些小高炉的负责人被叫去开誓师大会。我也参加过这种大会,就是喊口号,如果有人在会上表态要一个月内炼100公斤钢铁,就马上有人高喊,奋战一个月,炼它几百公斤。最后这个数字被人们越喊越大,几乎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称要天天“生产放卫星”。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林一笑采访整理)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蔡经

什么是第一次郑州会议?

北戴河会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于9月10日公布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确保钢铁生产任务的完成,中央提出了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的要求。在“以钢为纲”的口号下,一个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不但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冲乱了整个国民经济。由于全民大炼钢铁,这一年的积累从1957年的24.9%猛增到33.9%。煤、电、运输、基建项目投资一年内增加了一倍。国家职工由2451万人增加到4532万人。结果不仅造成了工业内部的比例失调。忽视质量、拚设备等严重问题,而且给农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在大炼钢铁中,各地组织“大兵团作战”,全国参加大炼钢铁的人数一增再增,最高达到过9000万人。在农业秋收大忙季节,农业第一线的强劳力被抽去大炼钢铁,使得这一年的农业丰产却没有能够丰收。

在大炼钢铁的同时,以“一大二公”为指导思想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一哄而起。至9月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有12个省、市、区100%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10个省、区有85%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4个省、区即将基本实现公社化,只有云南省稍晚一点,10月底实现。到10月底,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社,合并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总农户的99%以上。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搞了“穷过渡”,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也发展起来,给农村中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1958年10月下旬,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一些领导同志在视察河北、河南等省的一些农村时,就开始发现在人民公社所有制、分配等方面存在许多混乱现象,特别是“共产风”、供给制混淆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的区别,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和差别,已经严重地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对生产起了破坏作用。毛泽东为了解决公社化后所发生的生产、分配、福利、生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纠正在办公社过程中所发生的“左”的错误,11月2日至10日,在郑州召开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领读了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并作了多次讲话。毛泽东讲话的主要内容是:

一、明确提出要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两个界限。

这次会议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广泛地讨论了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针对普遍存在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情况,在会上的讲话和读书谈话中,在肯定人民公社是实行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的同时,反对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他明确指出,必须划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不能混淆。他肯定现阶段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目前人民公社基本上是集体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他说,将来达到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它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也不等于就是实行共产主义。毛泽东指出,有些人总想三五年搞成共产主义,认为可以立即宣布为全民所有制,可以立即进入共产主义,谁不赞成就说谁右倾。这是错误的。两个过渡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两个过渡只能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不可能在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立即完成这个过程。这正如我们以前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农民脱离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一样,也只能逐步完成上述两个过渡。

二、批驳了在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实行商品调拨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指出,现在,在有些人看来,人民公社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他们认为人民公社只有自给自足,才是有名誉的,如果进行商品生产,就是不名誉。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他指出,人民公社应该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有计划地从两方面发展生产,既要大力发展直接满足本公社需要的自给自足性生产,又要尽可能广泛地发展为国家,为其他公社需要的商品性生产。通过商品交换,既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又可以换回等价物资,满足公社生产和社员生活上日益增长的需要。

毛泽东针对陈伯达等人要求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实行商品调拨的错误观点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是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国家,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的问题,而是要大大发展的问题。为了团结几亿农民必须发展商品交换。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之势,一提商品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倾向不要商业了,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商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如果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剥夺农民。

为了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更多地了解马、恩、列、斯对于商品和价值法则等经济理论问题的观点,以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毛泽东在会议期间(11月9日)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了一封《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建议他们读两本书,一本是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他说,“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作者对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点上,自己并不甚清楚。”他强调指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同志,在最近几个月内,就是如此。他们在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临到目前经济实践中某些具体问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了。现在需要读书和辩论,以其对一切同志有益。”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带领与会同志,认真地阅读和讨论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

这次会议还针对当时全民大办钢铁、大兴水利、深翻耕地等连续苦战需要休整的实际情况,规定了要实行劳逸结合,既抓生产又抓生活的方针。

第一次郑州会议,是在完全肯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讨论和认识问题的。所以,仍未摆脱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不切实际的估计,还继续提出了一些高指标。这次会议对人民公社内部的“共产风”也还没有认识到。因此这次会议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第一次郑州会议及会议以后,使大家认识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应该有一条界限,不能混淆。这就基本上解决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思想。会议提出的一些重要方针、政策,对于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议,是我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一些“左”倾错误的开端。

大炼钢铁的做法

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
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  3、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
4、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 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
经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 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 。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标签 大炼钢铁的做法

钢铁元帅升帐

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