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

拼搏

世界文明史4 苏美尔文明

admin
世界文明史4 苏美尔文明-第1张-游戏-拼搏

前言:

而今各位老铁们对“城邦争霸中文无敌版2”大概比较关怀,同学们都需要分析一些“城邦争霸中文无敌版2”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对于“城邦争霸中文无敌版2””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两河流域习惯上分为南、北两部分,大体上以今巴格达为中心,北部称为亚述,得名于亚述城(Assur);南部称为巴比伦尼亚,又可称巴比伦,得名于巴比伦城(Babylon)。


巴比伦尼亚又以尼普尔(Nippur,今努法尔)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苏美尔(Sumer),得名于最早文明的创立者苏美尔人,北部称为阿卡德(Akkad),得名于阿卡德城(迄今未发现其遗址)及其创建者阿卡德人。


因为两河流域南北两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王朝及不同的文化传统,因此学术界一般把巴比伦尼亚地区形成的文明称为巴比伦文明,北面亚述地区形成的文明称为亚述文明。两个文明既相互平行发展又互相征服、臣服。两个文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局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南方巴比伦文明的历史发展演变。

苏美尔楔形文字

1.苏美尔早期城邦

巴比伦文明的历史演化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公元前 2900 ~ 前 2000 年,是苏美尔人主导巴比伦尼亚地区;公元前 2000 年之后,苏美尔人出历史舞台,来自沙漠地区的阿摩利人统治了这地区,形成了两大帝国。


当时,苏美尔人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捷姆迭特·那色文化之后,进入了它的早王朝时期(公元前 2900 ~ 前 2340 年),同时,这也是一个城邦争霸的混乱时期。


当然,如果我们还要继续细分的话,还能以每 200 年的时间段,将早王朝分为 3 个阶段,即早王朝一期(前 2900 ~ 前 2700)、二期(前 2700 ~ 前 2500)和三期(前 2500 ~ 前 2340)。


这一时期,苏美尔地区的城邦不下几十个,乌尔、乌鲁克、拉伽什、基什、乌玛、尼普尔、拉尔萨等是其中较有实力的几个大邦,它们在两河流域南部星罗密布,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例如有学者估计,早王朝初期的乌尔,其面积不过 90 平方公里,人口只有 6000 人,至早王朝中期,苏美尔各城邦的人口通常在 2 万到 2.5 万之间。


这些城邦先后发展为奴隶制城市国家,出现了“诸邦争霸”的局面。每一个苏美尔城邦都有自己的地方神,他被看作是“城邦之王”和城邦的所有者。


为了开拓疆土,争夺奴隶和财富,这些城邦之间展开了残酷的征服战争,整个苏美尔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在城邦之间残酷的称霸战争中,美索不达米亚大地上生灵涂炭,各个城邦损失严重,人口急剧锐减。


战争愈演愈烈,基什(Kish)、乌鲁克(Uruk)等城邦先后称霸。


有关这一时期的历史,留下的《苏美尔王表》(Sumerian King List)是我们研究他们早期争霸的珍贵材料。


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共发现了 28 份(其中 27 份为副本)之多的《苏美尔王表》,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容都基本相同。这份文献列举了苏美尔历代各王的名字和统治时间,将历史分为“洪水前”和“洪水后”两个时期,王表中早先的君主大概都属神话人物,统治时间非常长。后来的许多君主,其实是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但是王表也会将他们的统治时间说的很长。而且从王表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到,有时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现在一般认为,前者指史前传说,后者才是历史时期。


《苏美尔王表》记载了“从王权自天而降”以来到公元前 1794 年的伊辛王朝结束时,所有真实存在过的和推测的王朝以及它们的国王们。


据王表记载,王权自天而下首次降到了埃利都城——这是两河流域最南端的第一个苏美人的城市。在那里,经过两个国王共统治了 6.48 万年后,王权成功地又转移到巴德·提比拉、拉腊克、西帕尔和舒鲁帕克,每个城市的统治都不少于 1.86 万年。这 5 个城市共有 8 个王执先后掌握王权,共 24.12 万年的历史,然后,发生了大洪水,淹没了一切。


苏美尔城邦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几个神庙,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城邦的主神庙。神庙是当时城邦的经济中心。

神庙土地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维持神庙自身所需要的土地,也就是祭田;
二是租给神庙的全体人员和祭田耕种者的土地,以此作为这些人的服役报酬,也就是所谓的口粮田;
三是佃农耕种的土地,即佃耕田。

神庙土地属于城邦的公有土地,不得买卖。但是到早王朝后期,城邦首领化公为私,逐渐将神庙土地据为己有。


除神庙土地外,苏美尔城邦普通自由民家庭一般也拥有一小块土地。占地最多的是贵族尤其是神庙权贵,他们使用佃农和奴隶耕种。普通自由民家庭和贵族的土地都可以买卖。


苏美尔神庙不仅是城邦的经济中心,而且还是城邦的政治中心。城邦首领(“恩”、“恩西”或“卢伽尔”)住在主神庙内,为该邦主神最高祭司。他主持祭祀活动,管理神庙经济,监督神庙工作人员以及领导人民修建神庙。同时,他还主管修筑灌溉运河、城市防卫、统率军队、主持城邦会议等世俗事务。


苏美尔城邦都有贵族会议,它由各城市大家庭的长老组成。贵族尤其是祭司贵族在该会议中的作用很大,他们可以选举城邦首领,限制城邦首领的权力。


苏美尔城邦也有人民大会,可能由年满 20 ~ 30 岁的普通成年男性自由民组成。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中的资料证明:乌鲁克的人民大会拥有讨论或决定战争和媾和的权力。但是在早王朝后期,随着城邦首领权力的扩大及其个人统治的建立,人民大会和贵族会议的权力日益被削弱,其政治作用越来越小。


苏美尔城邦的社会结构就犹如苏美尔塔庙:

高踞塔顶的是城邦首领;
其下是贵族阶层,由王室高级官员和神庙高级祭司所组成,他们出身于有势力的家庭,拥有大量财产,在城邦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
贵族以下是平民,他们拥有小块土地,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平民以下是贵族、神庙和宫廷的依附民,他们没有土地,只能临时耕种神庙或贵族的土地;
苏美尔社会的最底层是归显贵家庭、神庙和宫廷所有的奴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也有因极为贫困而被家长卖为奴隶的孩子以及卖身为奴的整个家庭。奴隶的处境十分悲惨,作为主人的财产和牲畜,他们身上烙有印记,可以被买卖。若惹怒主人,他们就像牲畜一样遭受惩罚。


当然,奴隶也有某些权利,如借钱、赎买自由以及沦为奴隶的苏美尔人在其主人家服役期满(以三年为限)即可恢复自由。


此外,男女奴隶各有分工,以神庙奴隶为例,女奴在神庙的厨房、磨坊和纺织作坊里劳动,而男奴则主要从事修筑、水利工程等繁重的劳动。


早王朝后期,苏美尔各邦之间的争霸战争更加激烈。


经长期混战,两河流域南部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同盟即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的南方同盟与以基什为霸主的北方同盟。这标志着两河流域南部原来小邦林立、独立自治局面的结束与地域性统一王国的出现。

早期两河流域各城邦分布图

2.乌鲁克与《吉尔伽美什史诗》

当王权再次自天而降,第一个获得王权的城市就是北部的基什。


这个基什是个什么情况呢?


这就要说说当时的国际环境了。


早王朝时期,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即后来的巴比伦地区形成了两个文化区:以当时的一个叫尼普尔(Nippur)的城邦为界,其南部为苏美尔文化区;其北部为塞姆语文化区。


这个叫基什的城邦就是当时巴比伦北部塞姆语文化区的一个中心。


基什第一王朝的前 12 个位国王其实并无详细的历史记载(只留下名字),第 13 位国王埃塔纳(Etana)是传说中苏美尔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者。在创作于古巴比伦时期的《埃塔纳史诗》中,他被视为基什第一王朝的创建者。传说埃塔纳最早是个牧羊人,后来统一了所有国家,并成功救出神鹰,并让神鹰将自己带上天国,但当神鹰就快要接近目标时,埃塔纳却一阵头晕,从高空摔下,坠海身亡(另一种说法是埃塔纳升天,儿子继承王位)。


由于基什是作为大洪水之后的第一个王朝,所以“基什之王”这一荣誉就成为了后来苏美尔霸主的头衔。当然,该头衔需要在尼普尔城的恩利尔(Enlil)神庙中加冕获得,而不是特指基什城的统治者。因此,号称“基什之王”通常就意味着是苏美尔各城邦的霸主。


后来,基什在第一王朝的末代国王阿伽王统治期间曾与乌鲁克第一王朝第 5 位国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h,生活在公元前 2800 ~ 前 2700 年之间)争霸,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就描绘了阿伽与吉尔伽美什争霸的场景,最终阿伽王被吉尔伽美什打败,乌鲁克成为了苏美尔地区的霸主。


当然,说起吉尔伽美什这位国王,就不得不说后世以他为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了。


《吉尔伽美什史诗》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最古老的史诗,约 4000 年前以楔形文字刻于泥版之上,史诗歌颂了英雄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起初是一个欺男霸女的无道昏君,不过在得到好友恩启都后,两人开始实施旨在留名后世的种种冒险壮举。痛失挚友后,吉尔伽美什放弃王权,独自踏上寻求永生之路,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见到了获得永生的远古先王。


当然,有人就肯定就在想,这个 4000 多年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怎么过了这么久还能流传下来呢?


这就要说一下它的基本历史情况了:


起初,吉尔伽美什的各种传奇故事都是以口头的形式在民间不断流传的。


大约过了几个世纪后,到了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 2100 ~ 前 2000 年),其中的一些故事开始以文本形式流传。乌尔第三王朝的统治阶层是苏美尔人,官方语言是苏美尔语,因此,这些文学作品都用苏美尔语书写,每个作品讲一个独立的故事,如《吉尔伽美什、恩启都与冥界》和《吉尔伽美什与天牛》等。


到了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 1894 ~ 前 1595 年),有人根据这些独立的苏美尔语短篇故事,用古巴比伦时期的官方语言阿卡德语,或称巴比伦语,即阿卡德语的巴比伦方言,创作了包括多个不同故事的、歌颂吉尔伽美什的长篇叙事诗。这便是最早的、把不同故事汇编在一起的古巴比伦版《吉尔伽美什史诗》。


又历经几个世纪的流传、发展和演变,大约在公元前 1300 年前后,又有人根据用苏美尔语书写的、歌颂吉尔伽美什的几个独立故事以及用阿卡德语书写的古巴比伦版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用阿卡德语再改编创作了一部长篇叙事诗,写在十二块泥版上,这就是后世通行版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这部写在十二块泥版上的史诗绝非仅仅是对已有相关材料的取舍和改编,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再创作。在那位作者的改编和再创作下,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史诗——十二块泥版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诞生了。


这个历经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标准版《史诗》至少比西方史诗经典《荷马史诗》早了六七个世纪,而早期歌颂吉尔伽美什的那些苏美尔语独立叙事诗要比《荷马史诗》早千余年。


目前我们最好的版本是大英博物馆的霍姆兹德·拉萨姆(Hornuzd Rasam)于 1853 年从亚述古都尼尼微的阿舒尔巴尼拨图书馆中发掘出来的。在楔形文字释读以前,这部史诗被称作“以兹杜巴”(ladubar)。19 世纪 70 年代,乔治·史密斯发表了第一份翻译成现代文字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目前,最权成的翻译是安德鲁·乔治完成的两卷本作品。他在充分研究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一部碑文对照注释、并排双语翻译的作品。2003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后来,这部作品又在 2021 年引入国内,由拱玉书教授负责译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此外,这部史诗中比较著名的一段内容是水神伊亚要用洪水灭世的故事,被后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版本的诺亚方舟。


大部分观点认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章节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以及其他民族关于洪水的记载有关,甚至认为《圣经》中关于大洪水的部分是从《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记载演变而来的,这就证明了圣经抄袭了早期的说法。但持否认态度的学者认为,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许多洪水故事,但事实细节可能会随着时间流传而改变从而出现不同的解释。


那它的内容又究竟是原创还是借鉴呢?


当《吉尔伽美什史诗》在 19 世纪首次被重新发现并被破译和公开时,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故事同时佐证了圣经关于洪水的某些细节,但也从根本上挑战了圣经的权威,特别是学者们公认吉尔伽美什早于《圣经》。那么这两个故事的细节在某些方面几乎相同,也不可能否认其中一个向另一个的借鉴。


问题依然存在:如果其中一个从另一个版本借鉴,哪一个先写?


《圣经》是以一神教的方式复述了吉尔伽美什的叙述,还是吉尔伽美什将诺亚方舟的真实故事歪曲成了多神教的形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后一种解释不太可能。


对于那些认为吉尔伽美什更早但也坚持圣经的故事是准确的人来说,彼此争论不休、无法达成共识,从而各执一词。


支持者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圣经》的作者以不同的故事方式保留叙述还原并揭示了历史真相,而吉尔伽美什的叙述是通过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多神教历史文化的原始回忆,因为今天,许多书都是用相似的修辞手法和文化理念写成的,例如,如果有人说“他只剩下 8 条命”,我们都知道这个人差点死了。1000 年后“猫有九条命”的想法可能会出现,这是一个人从另一个人那里复制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基本的文化交流工具。因此,这解释了许多类似的情况,但来源之间并不相互依赖。


这部史诗大体上概括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军事民主制的某些社会面貌。虽然我们看到的这部作品只保留了全部原文 2/3 的内容,但从余下的 2000 多行诗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


最后,《吉尔伽美什史诗》情节连贯而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语言朴实优美,更有现世与冥世的通联,人与神的直接对话,想象丰富,哲理深刻,不但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3.拉格什(Lagash)与安纳吐姆

与春秋时代的诸侯国相似,早王朝时期的城邦霸主也会以调和其他成员之间的战争冲突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例如约公元前 2600 年左右的苏美尔城邦基什国王麦西里姆 (Mesilim,有的学者认为他是乌尔的国王)当上霸主后,作为调停者处理位于幼发拉底河畔的乌玛(Umma)与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的拉格什(Lagash)这两个城邦之间的土地争端。


这位财大气粗的麦西里姆就像戴着大金链子一边撸串、一边说话的土老板一样,他告诫两国的君主要以和为贵。看着他那副“在这块儿,谁说话都没我好使”的姿态,乌玛与拉格什这两个小国,立马就识相地表示坚决拥护麦西里姆老大哥的意见。


“依伊斯含兰(Isharan)神的意愿,麦西里姆,基什王,为他们丈量领土并立碑为志”。这一出土铭文的记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关国际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


在麦西里姆的调停下,这两个小国彼此之间确定了边界、立下了界碑,也保证了互不越界。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苏美尔王表》上却完全没有提到这位国王的名字。


之后,另一个获得短暂霸权的城邦是乌尔。


从史前时期起,乌尔就一直是苏美尔的文化和宗教中心,而地处幼发拉底河河口的优越的交通运输位置,使得乌尔城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相比之下更为发达。而就在北方的基什和南方的乌鲁克争雄的同时,与东方国家的航海贸易使得乌尔城及其统治者迅速富强起来,这一点在大致属于同一时期的著名的乌尔王陵(约公元前 2600 年)的随葬财宝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不过我们也知道,天下哪有永久的和平?


和平久了,人就必定会手痒。


在乌玛与拉格什两国间的和平维持了一百多年后,手痒的乌玛便率先毁约越界入侵了拉格什。


不过风水轮流转,今时不同往日了。


这时的拉格什第一王朝(约公元前 2600 年 ~ 前 2350 年)的国王是有着一代雄主之称的安纳吐姆(Eannatum,又译埃安那吞,约公元前 2454 年 ~ 前 2425 年在位),他手握祖辈励精图治积攒下的一支强军——大约几千人的军队。


乍看起来苏美尔人之间的战争似乎是原始人打群架的规模,但不过考虑到拉格什城邦的男女老少加上奴隶凑到一块儿也不过才 15 万人左右的规模,所以,能有几千男性公民服役已经算是一支货真价实的大军了——换做其他普通一点儿的城邦,能凑出一支几百人的军队就算不错的了。


当时,苏美尔各城邦军队的基本编制为队,每队大概有 10 人。这些队伍以公民的职业来命名和编组,例如安纳吐姆的手下就有农人队、牧人队等等,此外,这些公民士兵之中也包括战车兵、重装兵及轻装兵。


安纳吐姆依靠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打败乌玛国的军队后信心大增,紧接着就宣布自己不再受基什的制约——如今,我也想要做大哥了!


正所谓“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基什一看,已经臣服了一个世纪的小弟居然要“造反”,这还得了?


于是就立刻与乌玛城邦组成了一个联军来一起进攻拉格什。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安纳吐姆大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不仅直接打垮了两国的联军,而且还趁自己兵锋之盛又接着到处去攻打其他城邦。


在接连征服了基什、乌尔、乌鲁克、拉尔萨等城市之后,安纳吐姆一跃就成为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霸主。他甚至还控制了遥远的东部埃兰山区与南部的波斯湾,迫使这些被征服的小国们向自己上供纳税。


这时正值公元前 25 世纪,意气风发的安纳吐姆给自己加上“纳姆·卢伽尔”的尊号,意思就是“苏美尔各邦之霸主”。


因为苏美尔早期城邦的国王们有三种称号,分别是“恩”、“恩西”和“卢伽尔”。其中,卢伽尔是较为强大的城邦国王的称号。不过,在他的时代中“卢伽尔”这个原意为“大个子”的苏美尔词汇,已经逐渐代替了古老的“恩”,成为国王的普遍性头衔。此外,安纳吐姆还鸠占鹊巢地自称为“基什之王”,这叫一个扬眉吐气!


从此之后,许多苏美尔君主也都有样学样,不管自己高矮胖瘦都一律自称为卢伽尔,而且也不管自己有没有实际统治过基什,也都自称为基什之王。


当然,安纳吐姆不仅取得了对乌玛城邦的战争胜利,而且还特地立碑留作纪念。因为这个石碑上刻有飞翔的鹫鸟,故称“安纳吐姆鹫碑”。铭文说他在宁吉尔苏神的眷顾下击败了邻邦,但战争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根据鹫碑铭文,当双方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时,安纳吐姆跳下战车,带领战士向前猛冲,尽管一只眼睛被射中,但他最终还是取胜。这次战役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次有组织的战斗,同时也是最早记录苏美尔城邦统治者的政治和军事权力的文献。


现存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中的一件拉格什城遗址中出土的“安纳吐姆鹫碑”,就描绘了安纳吐姆时代的拉格什击败乌玛的战争,不过有意思的是,碑文上主要讲述的不是安纳吐姆,而是拉格什城的主神宁吉尔苏(Ningirsu,又称尼努尔塔神)。

安纳吐姆鹫碑

“安纳吐姆鹫碑”形象地展示了苏美尔早期王朝中,神权对王权的决定作用。浮雕中的神灵、国王和士兵的形象尺寸依次递减,提现了城邦统治者领导士兵,同时又臣服于神的等级观念。此外,在浮雕正面强调战胜敌人、俘虏敌军的胜利画面中,露面的是神而不是王,这表达了在早期王朝中,战争胜利的最终原因在于神明的参与,所以胜利的荣耀也归于神明所独享。


神灵和神庙在苏美尔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神庙经济为统治者掌管和占有,但也带有全体自由民共同体经济的成分。例如拉格什的土地分为庙产和私产两种,主神宁吉尔苏和妻子巴贝等神灵各有自己名下的神庙庄园,这些土地直接由统治者恩西及其妻子管理,由奴隶和服劳役的自由民耕种,收获物用于祭祀、对外贸易以及支付神庙劳动者的口粮。


在王权被神权压制的情况下,僧侣贵族常常干涉甚至篡夺王权。


一代雄主安纳吐姆差点统一了苏美尔,但是他的后裔逐渐失去了对权力的控制,终于,野心勃勃的大祭司恩涅塔尔吉发动政变自立为王,终结了安纳吐姆一系的王权。


4.最早的改革——乌鲁卡基那改革

按说恩涅塔尔吉是大祭司出身,那么对自己的前同僚们应当格外关照才对,可拉格什的祭司们庆祝自己人登基的欢呼声还没落地,就看见新王的税吏们急匆匆跑进了神庙……


恩涅塔尔吉夫妻和他们的儿子卢伽尔安达(Lugalanda,约公元前 2384 ~ 前 2378 年在位)都是嗜钱如命的贪婪暴虑之人,他们一家最大的爱好就是横征暴敛,所以平时那些富得流油的祭司贵族们自然在劫难逃,被“自己人”搞得钱财散尽,一蹶不振。


据《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记载,等到卢伽尔安达上位后,这位国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到了极致,他不仅直接没收了神庙的财产,还继续向高级祭司征收贡税不说,而且甚至连穷人都不放过:拉格什老百姓结个婚要交税,办丧事也要交税。万一国王盯上了你的财产,你就得乖乖以“骨折价”出售给他。


不仅普通老百姓逃不了向国王缴纳税赋的责任,就是那些哭天抢地抹眼泪的孤儿寡妇们同样也不能免除这项“光荣”纳税的义务。如果有人胆敢欠税不交,自然会有债务奴隶制下的那些狠人们来收拾你,别以为我们伟大的陛下就不能从穷鬼身上榨出油来,实在不行,把他们当奴隶一样给卖掉不就有钱了么?


就这样,强盛的苏美尔霸主拉格什王朝国内被搞得乌烟瘴气,人民怨声载道,从奴隶、农夫到贵族、祭司,每个人都在唾骂自己的国王。


卢伽尔安达的一系列暴行,加剧了拉格什城邦内部的社会矛盾。


到了公元前 2378 年,有个聪明的贵族乌鲁卡基那(约公元前 2378 ~ 前 2371 年在位)就瞅准了时机。


他看到天下“苦秦久矣”,于是便振臂一呼,不仅带领愤怒的人民风风火火地冲进了王宫,而且还砍了国王一家,然后就不失时机地顺应民心、自立为新的卢伽尔了。


为了奠定合法统治的基础,乌鲁卡基那宣布他将终止王室和神庙对老百姓的腐败剥削。


这个乌鲁卡基那同志是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他为了平息民愤、缓和矛盾,就推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政治改革。卢伽尔安达时期的荒谬政策被拨乱反正:


向祭司征收重税的规定——取消!


被国王霸占的庙产——归还!


债务奴隶制度——停止!


因债务失去自由的奴隶——释放!


强迫百姓廉价出售财产——禁止!


孤寡家庭的税赋——废除!


虽然关于这次著名的改革存在着大量记录,而且从拉格什的遗址中出土了多个版本的文本。但是,他推行的这些有利于平民百姓的措施大都是相同的,其主要措施如下:

1.扩大公民权的范围,将公民人数由 3600 人增加到 3.6 万人。
2.取消王室派往牧场、渔场的监督人员,撤除税吏。
3.恢复庙产,减轻人民的宗教费用。乌尔卡基那将卢伽尔安达及其妻子霸占的神庙土地和建筑归还给神庙,取消改革前向部分僧侣征收的捐税。
4.禁止以人身保证作为借贷的条件,释放因债务而被奴役或遭拘禁的平民。
5.禁止暴利、盗窃、残杀、囤积居奇,防备饥馑;禁止欺凌孤寡等。
6.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以平民为军队主力的制度,由平民组成的步兵代替由贵族组成的战车兵。
7.禁止贵族强行以低价购入平民的房屋、土地、牲畜。
8.兴修水利工程。

因此总得来说,乌鲁卡基那不仅终止了前任国王的暴政,而且还大力采取措施来减轻平民负担、兴修水利和恢复农业生产。


当然,其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有的,例如改革大多是以不触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前提以及平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等等。


不过,现在来看,乌鲁卡基那改革的深层意义在于:他尝试着为自己的统治赢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支持。过去的君主通常吹嘘自己在战场上军功卓著,杀敌无数;乌尔王陵的主人也是通过显示其神明般的地位来为自己的统治提供正当性的;还有一些统治者则通过激起人们心中的强烈恐惧,为自己的合法地位打下基础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做法:文献记载表明,乌鲁卡基那希望受到子民的拥护和爱戴。


我们常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因为古人的生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异,所以我们不可能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他们的视角看待生活。但历史资料所包含的证据表明,事实与我们所想的恰恰相反。拉格什的历史,拉格什与乌玛的持久战争,乌鲁卡基那实行的社会制度改革,以及对寡妇和孤儿的保护和对城中居民自由的关心,这一切都表明 4500 年以来,人类的观念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当然,不论乌鲁卡基那提出改革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这些改革措施却依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下场。


因为对于这位有想法、有能力的新国王来说,历史的大环境已经来不及给他更多的时间了。


就在恩涅塔尔吉和卢伽尔安达这对父子在“瞎折腾”的这段时间里,苏美尔城邦之间正上演着残酷激烈的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游戏。


所以,在乌鲁卡基那上台后不满八年的时间里,衰弱的拉格什还没来得及彻底复兴,老冤家乌玛就联手乌鲁克一起袭来。


正当这位改革家忙于削弱权贵力量、提升民众利益、培育民心支持之时,约 30 公里远的宿敌城市乌玛出现了一位精力充沛、野心勃勃的新统治者——卢伽尔·扎吉西(Lugalzagesi,约公元前 2360 ~ 前 2335 年在位)。


这位新统治者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为的就是洗刷这几十年来的耻辱。


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他可以说是一位残暴阴险的祭司国王。因为他在击败乌鲁卡基那后,不仅把拉格什城洗劫一空而且还屠了城——直接毁灭性地摧毁了这座城市。


同时,卢伽尔·扎吉西可能也是历史第一位有记载的背信弃义的国王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在消灭拉格什第一王朝后又立马违背盟约地袭击了乌鲁克。


他还得意扬扬地自称为乌鲁克之王,并将这座通过背信弃义地手段夺取的城市当作了自己的都城。


此后,卢伽尔·扎吉西还发动了统一苏美尔的一系列战争,占领了 50 余座城市,建立起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的庞大国度。


虽然手段毒辣,但卢伽尔·扎吉西毕竟也算是个文化人。在一个 1900 年被修复完成的石膏花瓶上就留有他那句著名的祈祷诗:

愿大地宁静地长满牧草;愿全人类像植物和芳草一样茁壮成长;愿草原上的牛羊增加;愿境内的人民见到一个公正的世界;愿给我好运的众神永不改变其意志;愿我永远是苏美尔人最重要的保护者。

但这位乌鲁克之王的霸权之梦还没做多久,在苏美尔城邦混战之际,北方的闪米特人分支阿卡德人势力的兴起以及另一位军事强人萨尔贡的崛起,却彻底地改变了两河流域地区小国长期争霸的局面。


卢伽尔·扎吉西轻率地与这位阿卡德人的首领萨尔贡(Sargon ,前 2340 年 ~ 前 2284 年在位)起了冲突。


这位乌鲁克之王,他以为打了几十场胜仗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便坚定不移地敢于同一切反对自己的敌人开火。


果然,现实还是狠狠的打脸了。


没承想,这个叫萨尔贡的家伙却用兵如神,他不仅挥军南下直接将乌尔城化为废墟,而且又一举击败了前来迎战的这位常胜将军。


在战后建造的阿卡德胜利纪念碑上雕刻着长长的战俘队伍,这些被捆绑的苏美尔人被阿卡德人押送着前去迎接自己的命运。他们中的大部分被杀死在战场上,少数幸运儿沦为奴隶。至于卢伽尔扎吉西的结局,在阿卡德人的一篇铭文中有所记载:

这位意气风发的祭司国王被当成奴隶一样套上颈部枷锁带到了尼普尔城,他被拴狗的绳子捆在城门口示众羞辱之后,成为献祭给天气之神恩利尔的祭祀牺牲品。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终于得到了统一,但它的主人已经换成了阿卡德人。


随着阿卡德王国的建立,苏美尔早期王朝就这样结束了。

标签 城邦争霸中文无敌版2